Back to top

书院名师讲堂之“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精彩回顾

02-November-2020

      10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前副校长李焯芬教授在香港向我校师生讲授了题为“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的名师讲堂。香港大学第十四任校长,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书院院长徐立之教授担任主持。国际校区、紫金港校区共230余名学生聆听讲堂。本次名师讲堂由国际校区书院、求是学院共同主办。

微信图片_20201102105752.jpg

徐立之院长首先致欢迎词,他介绍了书院名师讲堂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李焯芬院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科学研究。

      接着,李焯芬院士主要从陆上丝绸之路的商贸与文化传播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人文传播,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对话、合作前景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讲述。李焯芬院士采用大量珍贵的史料,图文并茂地详述了丝绸之路对古代亚欧商路、航海技术、各民族文化交融、宗教传播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例如,李焯芬院士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并用《身穿丝绸的迈那得斯》《花神》《乐神》《武则天乘龙舟出游图》等史料,说明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此外,李焯芬院士分别从“养蚕造丝技术的西传”、“中亚、西亚的连年战争”、“丝绸贸易的衰落”、“西亚及欧洲对中国瓷器的需求增长”、“海上丝路的兴起”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使学子饱享“一带一路”知识盛宴。

时间推进到盛唐,即丝路贸易最繁盛的时期。李教授取长安城里的“兰桂坊”,文人墨客笔下的异域等数个侧面,表现了丝路映射下富有生活气息的唐朝。

李焯芬院士还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发展之路,也是文化传播之路。丝绸之路横跨中亚荒漠,帕米尔高原,沙漠与绿洲,所跨区域幅员辽阔,国家众多。商贸活动不仅加强了各国人民的经济往来,更加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亦带动欧亚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宗教传播与交融。

时代的机遇给到瓷器,海上丝绸之路也应运而生。同样,海上丝路也不仅仅是一条商路,更是经济、文化、宗教的载体。基督教,穆斯林教以另一条路径传入中国,东南亚文化也深受中国明代文化的影响。

而今重获新生的“一带一路”,早已不囿于古时的货物贸易。以中国为中心辐射的“一带一路”,将“推进亚洲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如何实现文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5个问题,李焯芬院士从丝路精神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的布局等方面给出了务实且富有时代特色的回答。

互动结束后,国际校区、紫金港校区学生主持人代表同学们表达了对李焯芬院士和徐立之院长的由衷感谢,名师讲堂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顺利结束。

微信图片_202010300911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