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是军训的第七天,也是师部大合唱决赛的日子。
下午,十四连的同学赴紫金港校区参加师部合唱比赛,现场国旗飘舞;十五连的同学则以饱满的精神完成了一天的训练,展现了烈日下国际校区的铮铮男儿的风采。
烈日下的训练
上午的海宁晴朗无风,骄阳似火,是军训的“坏日子”,却是磨练意志的“好天气”。伴随着“正步走”,是一排笔直标齐的腿;“一”和“二”所率领的,是整齐的砸地声;面朝朝阳的,是坚毅的面庞和挺直的腰脊。我们看到烈日下齐踢正步的绿色的海浪,微颤笔直的身影。
汗滴身下土,衣湿似换新,缘多不怨悔,余有号之音。
调整军姿!向右看齐!齐步走!
跟随者响彻耳畔又抑扬顿挫的命令声,我们整齐前进。正如鲁迅先生曾提及的那样,“愿所有青年可以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字字铿锵之音构筑成了向上的青阶玉梯。
一句“立定!”,好比一个坚实的台阶,默默无闻又扎实厚重。从操课到生活,无一不是它挺拔的脊梁与如松的背影,无一不是它无声的咬牙与流淌的汗水,又无一不是渐渐高昂的精气和坚定的眼神。
一声“看齐!”,就像向上阶梯的栏杆,根根笔挺又井井有条。扶过之后,用紧张的步点留下划一的军列,用执着的扭头构造迎难的个体,用稳固的上身铸成齐心的团队。
一令 “正步——走!”,好似往上攀登的一道陡阶,富于困难且似登高摘星。那是绑在立柱上的细线,那是反复踩踏而渐渐错位的鞋垫,那是变了颜色染上盐渍的袖口和衣领。
无数道口令拼接成了这条通向高天的路,然而,我们更该看见为我们铺路的教官们,他们是我们的师长亦是朋友。在训练时态度端正,在休息时打成一片,他们和我们一样早起,他们也与我们一同晚睡,他们不能上镜,但他们与我们一道立在阳光里,为我们铺好路,看着我们走上去,在下面耐心地提醒我们下一个台阶的高度——他们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铸成了我们向上的阶梯。
师部合唱勇夺第二!
13:30,海宁的合唱远征军启程前往紫金港参加决赛。在彩排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十四连没有灰心丧气,反而遇挫愈勇,通过加训找回状态。在此借指挥陈璟楷同学的一句话:“这次决赛没有胜负,我们是压轴,可见我们早已成为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第一。”
将比赛视作自我锻炼的机会,去享受,去追求!
观众席上红浪翻涌,全体起立舞旗助威,喝彩欢呼连携掌声经久不息……最终,一团十四连以0.2分惜败于二团二连,与三团十六连并列第二。虽然未能在合唱的专业标准上夺冠,但观众的认可已经让十四连的同学们备受鼓舞。达成初心之目标,故不负汗水;已克独有之困难,故不负于他人;突破固有之极限,故不负韶华!每个人都曾拼尽全力努力和付出,但他们都选择将这些故事默默隐藏在背后,汇聚成舞台上嘹亮的歌声。
祖国,我爱你,70华诞的祝愿,你听到了吗?
合唱心声
比赛前,指导员对我们说,情到深处是要落泪的。我不以为意。在团里表演时,会紧张,会微笑,会拼尽全力,但却不会落泪。但轻易立起的flag倒得也如此轻易。我再次经历了紧张,经历了微笑,经历了拼尽全力。但这一次全场挥舞的旗帜,全场自发的哼唱,以及在舞台下紧紧注视着我们的学长学姐,都在我还未意识到的时候,戳到我的泪点。
我还是哭了。
——by 王嘉依 十四连一排二班
当一个集体为了同一目标而奋斗紧密团结在一块时,那一张张认真且饱含深情的脸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可爱与纯粹。在合唱过程中,我们历经许多磕绊,学姐着急地落泪,耐心打磨歌谱纠正声乐,同学们白天军训体力耗尽却依旧排练到半夜,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在爱浙大和祖国的情怀中,仅仅是这一份真情,便足矣。其它虚无的名衔在这份纯粹面前显得是那么卑微、渺小。尽管最终排名是亚军,但我们自有我们的满心欢喜:一次合唱,能引起台下观众的情感共鸣,能触碰到人心中最柔软的真情而流下感动的泪水,就已是莫大的成功。“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由衷地发出了我们身为浙大学子的自豪,“我爱你中国”是从灵魂深处喷薄而出的拳拳爱国之情,真情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
——by 李菁箐 十四连一排二班
小时候,一次次听家人说起浙大,便在心中默默立下壮志;小时候,一遍遍看国旗冉冉升起,就悄悄许下守护的诺言。而现在,当我们站在舞台上时,一句“大不自多”饱含着激动与感慨,一句“我爱你中国”激扬着满腔热血。或许有一天这首歌会老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心声。我爱你浙大!我爱你祖国!
——by 吴心迪 十四连一排二班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巨变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敢于为中国发声,为时代发声。我爱你中国,一场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合唱,全场起立挥舞国旗的画面,令每一个人动容。同在蓝天下,共护一面旗,我深切感受到我们新时代青年对实事的关心与对祖国的热爱。
当然,场上的辉煌是离不开同学与指导学姐和各位老师的付出的。同学们在紧张的军训期间,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毫无怨言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合唱的练习中来。拿出12分的力气,百分百的精神全力准备这场合唱比赛。有许多同学的嗓子由于过度的劳累都已沙哑,但依旧在坚持练习,这一幕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感动。两位指导合唱的学姐也十分令人尊敬。她们在我们练习时细心指导,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帮我们扣细节;她们在我们休息时往返于两个校区,为我们准备乐器,为我们思考解决合唱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在短短的几天内,两位学姐真情流露,对我们敞开心扉的提出她的期许与要求,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并将永远将此铭记于心。
几天的合唱时光,是我们美好大学生活的起笔,也是我们的比这个八月更加炽热的宝贵记忆。
——by 肖夏 十四连二排四班
文 /王子襟 何康宁 邱晗烨
图/李五一 何康宁 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