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疫情防控期间,各科医生给出100条建议,你应该看看

02-三月-2020

1583099694751931.jpg  1583099694850979.jpg  1583099695551947.jpg  1583099695379570.jpg  1583099695225115.jpg  

1583099695740625.jpg  1583099695258750.jpg  1583099696179801.jpg  1583099696902901.jpg  1583099696567457.jpg  1583099696992435.jpg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现在输入姓名、身份证,可以查询是否为密切接触者。

科研攻关组信息化专班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表示,中国电科集团建立了风险人群大数据平台、密切接触者测量仪,输入姓名身份证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有些企业研发了红外测量设备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快速识别发热患者。互联网企业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手段,提高了诊断效率。总体来看,大数据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特别的积极作用。

为适应疫情防控新阶段的工作特点,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开发出“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公众版)。公众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

1583100290170214.jpg

如果是密切接触者,您也不必过分担心,暂时不要外出,加强隔离防护,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出院后复阳患者没有发现再传染现象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部分省报告治愈出院患者,在复诊过程中发现有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通过监测发现,这部分患者没有再发生传染别人的现象,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再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时又转为阴性。

她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个新病毒,它的致病机理、疾病的全貌和病程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出院患者的管理,现在我们要求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同时在实施14天医学观察当中加强跟踪随访、健康监测和健康指导,同时我们组织专家对这种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全程进一步加深认识。



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病毒多种传播途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做好防护?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传播路径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持续进行研究。目前研究的结论显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仍然是主要传播途径。针对气溶胶传播,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所开展相应实验,气溶胶传播要同时满足密闭的空间、较长的时间、高浓度病毒三个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才有传染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气溶胶传播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