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导师
欧阳宏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运动医学博士点和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先后获选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首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十佳中青年医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亚太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理事、中国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再生医学工作组组长、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生物医学学会理事长、欧盟FP-7基金终审专家、英国国家研究基金(BBRGC)外评专家、香港研究基金外评专家,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的副主编。 十二五期间,主持有“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干细胞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重大重点项目等。在基础研究方面长期坚持骨科再生医学基础研究,取得系列创新,作为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发表50余篇)高质量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申请了10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攻克临床软骨组织工程关键技术并于2011年率先在国内浙江省最大的五家三甲医院获批建立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临床示范,创新了保留关节的新手段,规范化开启了骨科再生医疗示范,系列成果获得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鲁林荣教授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保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和郑仲承教授。1998年7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8-2001年在 麻省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年开始在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跟随美国科学院院士Harvey Cantor从事免疫学研究工作。先后任哈佛医学院病理系及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2001-2004年),讲师 (Instructor,2005-2008)和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2008.1-2008.9)。2008年7月受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任免疫学研究所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著名刊物如 Nature Immunology, Immunity, J. Exp. Med., PNAS和Mol. Cell. Biol. 等杂志发表研究论三十多篇。并在Immunological Reviews 和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应邀撰写综述评论文章两篇。 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学分会常委委员,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Senior Editor of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和《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
Krein教授于宾夕法尼亚州拉斐特学院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经济学与商学的文学学位,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获得电气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Krein教授原为俄勒冈州泰克(Tektronix)公司的工程师,后返回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目前他是格兰杰电机及机电一体化荣誉讲席教授、格兰杰电机与机电一体化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电机驱动、电能及非线性控制。他出版了一部本科生教材《电力电子元器件》(牛津出版社,2015年版)。2001年他是“国际未来能源挑战”学生竞赛的发起人之一。他拥有34项已授权美国专利。
Krein是伊利诺伊州与俄勒冈州的注册专业工程师。他于1997至1998年度任英国萨利大学富布莱特资深学者,1999年成为伊利诺伊大学杰出学者,该称号为伊利诺伊大学最高研究奖。他是IEEE会士,2003年他获得IEEE 电力电子领域William E. Newell奖。2003到2014年,他是SolarBridge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会成员。该公司是太阳能集成逆变器的开发商。2010-2015年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学术顾问。他是IEEE电力电子学会的前任主席,并任IEEE理事会理事。目前他担任IEEE电力电子会刊的编辑及IEEE《电力电子前沿及代表性技术领域》的副编辑。2015年至2016年他担任IEEE交通电气化学会主席。2016年他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李尔平,男,博士,目前任浙江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射频与纳米电子研究中心创建人,浙大微纳电子集成平台负责人。IEEE Fellow(2008年);1992年在英国谢菲尔德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起先后在英国谢菲尔德哈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做博士后、讲师、研究员、副教授、首席科学家、教授。2000年开始任新加坡科研院电磁研究室主任,电子与光子研究部部长,研究院主管研究合作的副院长(Senior Director for Research)。
李尔平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客座或兼职教授,目前还兼任香港城市大学和韩国先进科技大学(KAIST)国际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负责评估这两个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任教育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973研究计划等会评委员。李博士在高速电子、新型微纳电子器件集成技术、电磁兼容和微波太赫兹纳米等离激元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跑科学家,在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国际期刊论文20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两部(分别于2012年 在美国John Wiley出版社和201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和荣誉包括2006年荣获IEEE EMC 技术成就奖,2007年荣获新加坡杰出工程成就奖,同年入选美国电磁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Electromagnetics Academy),2008年当选IEEE Fellow , 2011年获IEEE 持续发展奖,2015年获国际IEEE电磁兼容技术领域最高奖项IEEE 理查德·斯托达特( EMC Richard Stoddard) 杰出成就大奖(这是该奖项自1979年设立以来首位华人学者获得该奖),同时还多次 获最佳国际会议论文奖。
李尔平担任多个国际IEEE期刊编辑、 副主编等。他被委任为10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及技术委员会主席,担任多个著名国际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2006年被委任为苏黎世国际电磁兼容大会执行主席是担任该职务的首位非欧洲籍人士,是亚太国际电磁兼容大会的创始主席,并曾担任2008,2012年和2016年亚太国际电磁兼容大会主席。自2005年以来在国际会议或论坛做大会主旨(Keynote)报告9次,特邀报告(Plenary Speaker/Invited Speaker)8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