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履行监督学院办学和决策重大事项的职责。联合管理委员会由三名浙江大学资深领导人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三名资深领导人组成,成员均来自两校高层, 帮助学院在深化两校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



浙江大学


何莲珍教授是浙江大学副校长、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院长。她于1992年获得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资深访问学者,2014年她担任布里斯托大学的本杰明·米克客座教授。 2009年03月至2016年11月,她担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2016年04月至2017年04月,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她还曾获得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特级专家”。她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语言测试、应用语言学等。


丁冠中教授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副院长。他于国立台湾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于美国肯塔基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获得博士学位,专业均为农业工程。 1993年至1994年,他成功地完成了由组织与政策实验站委员会、组织与政策学术委员会和美国农业部合作州研究服务处组织的ESCOP/ACOP领导力发展课程。1980年至1985年,他在美国休斯顿大学任教;1985年至2000年,他在美国罗格斯大学任教;2000年至2004年,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他还曾在美国多所大学担任系主任。他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自动化、系统分析、替代能源、热控制和计算机模拟、优化和决策支持生物生产和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植物量产工程、植物修复、先进生命维持系统和生物能源等。


申有青教授是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生物纳米工程中心主任。他于1991、1995年分别获浙江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获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工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怀俄明大学长聘副教授,获2008年的杰青资助, 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他在美国执教期间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回国后主持国家杰青、973前期及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和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Adv.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80余篇,2015年起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材料科学榜。他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功能高分子合成及其应用于纳米药物。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

Andreas C. Cangellaris教授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教务长、副校长 (分管学术事务),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M.E. Van Valkenburg特聘教授,是IEEE会士。  2013 至2017年,他曾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工学院院长。他于1981年获得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电气工程本科学位,分别于1983年和1985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和博士学位。他还曾任教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森分校,也曾在通用汽车研究实验室的电子工程部门担任了两年的高级工程师。他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电磁建模方法的理论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发展分析和高频/高速集成电子系统的噪声感知设计等。


Rashid Bashir教授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工学院院长。1987年12月,他以工学院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获得德州理工大学本科学位,并于1989年获得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于1992年获得普渡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模拟/混合信号处理技术开发团队任高级工程经理。他在1998年10月加入普渡大学,成为一名助理教授,后来晋升为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和机械工程荣誉教授。 自2007年开始,他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教授、微型及纳米科技实验室主任。2013年至2018年任生物工程系主任。他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生物微机电系统、芯片实验室、纳米生物技术、半导体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等。


Philippe H Geubelle教授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工学院执行副院长、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他于1989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于哈佛大学担任一年博士后研究员后,1995年1月,他加入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 在伊利诺伊大学,他同时是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和环境工程、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贝克曼研究所先进科学和技术教授。他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固体力学和材料的复杂问题的理论和数值处理,特别是断裂力学,非均匀材料的多尺度建模,综合制造,微机电系统薄膜和微电子应用程序,多功能的多学科计算分析和设计,仿生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