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前台别名: 
ZJUI专聘教师
Chinese, Simplified

肖岩

肖教授是ZJUI能环与基础设施科学系主任,肖教授1989年从日本九州大学拿到了他的结构工程博士学。他曾任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至2015年5月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1994年至2011年,他在美国南加州大学Astani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任教,现为正教授(终身教职)。肖岩教授的研究包括工程结构的抗震与抗爆设计、加固;高性能材料及纤维增强塑料(FRP)的结构应用;结构实验方法;新型钢、木、竹组合结构和现代竹结构的开发与应用等。他发表过四百余技术出版物,包括九十多篇期刊论文。许多论文都是在相关领域有开创性,且获得了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引用。除了他在科研和教学上的建树外,他也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包括曾在南加州大学任实验室委员会主席,曾任加州大学地震工程研究董事会成员等。在他的管理下,南加州大学的结构测试能力大大提高。



Chinese, Simplified

丁冠中

研究领域:生物加工与生产系统

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

精准信息农业

农业和生物系统管理

农业安全和健康

食品质量和安全

环境管理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空间分布系统

生物系统的结构和设施

室内环境治理

生物传感器、生物仪器、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纳米技术

智能机械系统

生物系统自动化

先进生命维持系统

-----------------------------------------------------------------------------

 履历叙述:

丁冠中博士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和肯塔基大学,分别并获得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同时他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所有学位均为农业工程。他成功地完成了由组织和政策实验站委员会、组织和政策学术委员会和美国农业部合作国家研究中心在1993-1994年组织的一个ESCOP/ACOP领导力发展课程。他于1980-1985年期间在休斯顿大学、1985-2000年期间于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2000-2004年期间于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

Chinese, Simplified

杨量景

杨量景教授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他于2014年获得了东京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在生物医学精密工程实验室工作的奖学金。在加入ZJU-UIUC学院之前,他曾与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获得博士后项目奖学金。

Chinese, Simplified

胡欢

他在中国清华大学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大学与William P. King教授合作5年并获得博士学位。他还曾在IBM T. J. Watson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为期两年。他的研究集中在纳米技术、数字制造、芯片与先进传感器实验上。他曾领导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项目,并因此发表了16份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并获得14项公开专利。此外,他还协助并领导了包括一项200万美元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新兴前沿研究和创新奖项(NSF EFRI)和20万美元的工业奖项在内的数项成功的资助计划。


Chinese, Simplified

崔佳欢

崔佳欢博士现正在接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申请,目前还有一个博士生位空缺。

 

教育方面:崔博士于2012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学位,并于2016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他还担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在加入ZJUI学院之前,他曾在剑桥大学工作,担任由劳斯莱斯和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的“创新英国”项目赞助的航空发动机项目的研究员。


部门和院系:机械工程

 

研究方向:崔佳欢博士对计算流体动力学很感兴趣。以下是崔博士一直在致力于的一系列研究项目。

1. 涡轮机的大涡模拟

2. 低阶风扇/压缩机建模

3. 湍流建模

 

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 基本流体力学和湍流研究

2. 计量技术

3. 风扇和进气口(通风口)的设计

Chinese, Simplified

李楚杉

博士、助理教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4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师从汪槱生院士与何湘宁教授;2013年12月~2014年6月于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为IEEE Fellow C.Y.Chung教授;2014年7月~2017年7月于加拿大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为David Xu教授。2017年10月起,任职于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ZJUI国际联合学院,担任助理教授职务,教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方向课程。在攻读博士期间,曾于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赴中国香港美国国家半导体香港研发中心实习,并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学习合作教授为IEEE Fellow, Alex Q. Huang教授。

Chinese, Simplified

王伟烈

Wee-Liat 的本科与硕士是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之后,他加入了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 并在 bioMEMS 和微流体领域里开始了研究工作。他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Prof. Jonathan Malen 和 Prof. Alan McGaughey 联合指导的博士生,以实验和仿真技术研究了在一些有机-无机纳米结构材料里的热导性质。在成为 ZJU-UIUC 联合学院的副教授之前, 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员。目前在 Nature Materials、Nanoletters、 ACS Nano、Lab on Chip 等国际学术期刊已发表论文17篇。
Chinese, Simplified

Mark D. Butala

Mark D. Butala教授在2010年获得了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随后,他作为电离层和大气遥感小组的成员加入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团队。2017年,他成为了浙江大学国际校区ZJU-UIUC学院的教职人员。他的研究方向包括遥感图像形成理论、蒙特卡罗理论和统计信号处理理论和实践,以及严格的贝叶斯方法在科学中对大数据领域问题的应用。


Chinese, Simplified

Thomas Honold

Honold教授的研究领域是代数编码理论及其与抽象代数、组合学和几何学的联系。尽管他被教育为一个纯粹的,而不是应用方面的数学家,但他已经改变了他的兴趣(尤其是当他在浙江大学的时候)从而转向应用,并完成了面向具体应用的研究,例如工业通信的错误检测代码、LDPC代码和网络编码。他目前(自2016年以来)关于网络编码的子空间代码上的项目已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Chinese, Simplified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ZJUI-ZJUI专聘教师